持續性監控的概念
近期接觸到持續性監控/稽核的作業,發現一些觀點需要記錄下來,雖說現今推行的電腦稽核作業很適合進行資料全檢的方式,但是若為持續性稽核的概念進行,"全檢"的概念真的適合嗎?我個人的認知是覺得不太適合,因為檢核重複性會太過於高。而且其實稽核作業都會有一個時間序的概念在裡面,資料範圍若是"全檢"因該只適合於該檢核作業第一次推行,而非持續性進行"全檢",這一方面是要將資源有效性利用,同時避免重複性作業的消耗,但有許多案件狀況其實在檢核時都會無限往前推進,而這種議題會一直持續發生,倘若只是依據需求撰寫電腦稽核,這樣只是將過去的消耗轉向電腦運作,但最後地確認與報告也是一樣一直報告重複的問題,其實會失去稽核的信度與效度。
電腦稽核是一種事後稽核的概念,因為事情已發生才能顯現出來,而蒐集每次的異常紀錄,從中去回朔了解這些事情發生的緣故,才有可能達到改善作業,因此持續性稽核是一種督促與提醒,而不是一種處罰與不信任,因此在每次稽核報告中都會看到一個欄位"資料區間",以此來知道每個時段都會有在監控,但就算是持續性也是會持續關注一段時間,而不會永遠的關注下去。倘若持續性稽核的產出每次都出現,可能就會慢慢地不再被有效關注,就像一個人每次量測血壓都偏高,到最後可能會不再去注意血壓偏高的狀況,導致於真的出現高血壓症狀的初期徵兆會直接被無視,因此已經習以為常了。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去避免呢?
持續性稽核是督促與提醒,年度性稽核是回顧與改善,概念不太一樣,但執行的項目卻是一樣的,就像企業只有會年度計畫會議,而不會有每月計畫,因為每月只能看到短期執行狀況,卻不能科畫長期的願景與期待,因此在許多問題都是短期改善長期回顧,透過這樣持續性的檢視回顧,猶如個人每周末檢視自己的一週作業狀況,並思考改善作法,並於下周更加成長茁壯,這也算是一種個人改善,也是一種稽核的個人內化的呈現。
總結就是"持續性稽核"是督促與提醒,雖然認被稽核者感到煩躁,其實只是希望可以盡量改善狀況,同時也可以透過這樣持續性產出的資訊,可以找出改善的契機,透過軟體界常常出現的玩笑話"今日的錯誤是明日的需求",因此今日的缺失產生,會不會就是太提醒管理者其中可能已經有人找到更好的做法,因此需要去關注了解是否有改善的機會已經被醞釀出來了!而不是有缺失必然是錯誤的打壓,導致於措施許許多多的改善契機。共勉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